2019年11月27日下午第三节课,为推进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彰显“骨干”教师引领示范作用,“实雁大讲堂” 在网络教室2拉开帷幕,信息教研组承办本次活动,王静老师担任主讲人,我校全体教师、陕西省贫困地区中学管理人员研修班的成员出席本次活动。
为进一步落实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更关注学生对人工智能的了解和认知,信息技术组全体教师认真学习研究,紧跟时代步伐,通力合作,立足课堂教学的核心,以课例研究和说课展示为载体,将科研扎根课堂实践。
魅力课堂
王静老师在八(4)班开设的“人工智能”研究课——《分支结构》,是苏科版八年级信息技术第四章《程序设计》的内容,本章节的重点在于通过对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的设计引导学生学会用程序化的思路去分析生活中的问题,培养计算思维。王静老师精心设计学习“三单”——课前预习单、课堂反馈单、课后巩固单,以游戏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帮助机器人寻找苹果中学会分支结构的运用,并借助画程软件,帮助学生呈现解决问题的步骤,在学生基本理解分支结构的运用之后,又把分支结构运用到实际数学问题的解决中,学生在利用该算法结构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得成功的体验,课堂教学效果良好。
品质说课
基于教学活动的展示,王静老师就《分支结构》一课进行详细而生动的说课分享。
百家争鸣
各学科教师积极分享了自己的听课感悟,数学组杨勤燕老师指出,本堂课充分体现了课堂“思”、“实”、“试”的特点,通过任务情景的创设,游戏化的设计,吸引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在整个任务的完成过程中,不断让学生去尝试,学生在知识层面和方法层面都很扎实的掌握了算法分支结构的运用;同时,杨老师还指出,信息课借助“实验学习网”平台,使得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时刻在发生;最后杨老师指出,本课不仅注重算法分支结构的教学,还注重学科的整合,思维的培养,本堂课充分体现了分类思想、建模思想和优化思想。
艺术组的张国竞老师从教师教和学生学两方面对本节课作出评价,指出教师在帮助学生反复调试流程图的过程中培养其严谨的思维,掌握算法分支结构的运用。同时,张老师从自身学科出发,对本节课提出完善建议,希望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中,学生自主设计游戏路线,发挥学生奇思妙想。
物理教研组组长杨澍辰老师指出,本节课通过机器人装备升级引入,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并且以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作为起点易于引发学生的思考,本节课教学目标与重点明确,让学生通过学习资料包中的内容,和教师讲述的方法进行编程,即使进行调试反馈,这一过程既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又夯实学生的思维过程,在编程过程中,学生产生奇思。同时杨老师也提出两点启发:第一:本节课通过学生编写程序是否可以执行,来对学习效果进行即时反馈,由此可见不同的课程可以有不同的反馈形式;第二:学生在编写完程序后,自行运行即时检查正误,得知学习效果,及时反馈,希望其他学科也能运用实验学习网进行教学。
陕西代表也对本节课进行了点评。
专家点评
常州市信息技术学科带头人、校教科研中心主任毛文意老师对本节课点评。
首先毛主任指出算法分支结构是一节思维含量大的一节课,和数学紧密联系,这节课主要是培养学生计算思维,随后,毛主任用生活中常见的设置密码的例子向在场老师们解释了计算思维的含义,并且强调了在程序设计课程中对学生计算思维培养的重要性。在明确了本节课培养的核心素养之后,毛主任高度评价了王老师的这堂课,王老师通过设置游戏化的场景把数学问题翻译成生活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分支结构基本运用,然后再回归到解决数学问题,整个教学设计思路清晰。同时,毛主任也对本节课提出改进建议,在教学设计中设置更多开放情景,让学生更多地发挥其主体作用,给学生更多开放的设想,提高学生考虑问题更周全、周密的能力。
信息教研组将继续以“人工智能”课堂研究为抓手,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打造实验精彩课堂。